
尿毒癥先報警的是哪位:尿素氮還是肌酐?
當腎臟罷工時,尿液里的尿毒素就會像脫韁的野馬奔騰而出,將我們的身體變成一片狼藉。但在這場混亂中,有一個隱形的偵探總能率先察覺到危險的信號,它就是肌酐。
肌酐,腎功能的紅燈警報
肌酐是肌肉代謝的副產物,它在血液中徘徊,宛如一個腎功能的晴雨表。當腎臟損傷時,肌酐的清除率下降,導致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。通常情況下,當肌酐水平超過133μmol/L時,就意味著腎功能出現明顯異常,這時尿毒癥的警鐘已經敲響。
尿素氮,腎功能的滯后指標
尿素氮是蛋白質分解的產物,它在肝臟生成,然后由腎臟排出。與肌酐不同,尿素氮對腎功能的反應相對遲鈍。當腎功能輕度下降時,尿素氮水平可能不會明顯升高。往往要等到腎功能損傷較嚴重時,尿素氮才會升高至超過18mmol/L,提示尿毒癥的來臨。
為什么肌酐先報警?
肌酐和尿素氮都是反映腎功能的指標,但肌酐為何能率先報警呢?原因有兩點:
生成來源不同:肌酐主要來自肌肉代謝,不受飲食或藥物的影響,而尿素氮的生成則受飲食中蛋白質攝入的影響。
清除方式不同:肌酐主要通過腎小球濾過排出,而尿素氮可以通過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重吸收兩種途徑清除。在腎功能下降時,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減弱,導致尿素氮清除受阻。
推薦語:
當腎臟敲響警鐘,肌酐和尿素氮就是我們身邊忠實的偵探。肌酐是那個第一時間發現蛛絲馬跡的福爾摩斯,而尿素氮則是那個事后補刀的華生。了解它們的不同反應,有助于我們及時發現腎功能問題,從而盡早采取措施,保衛我們的腎臟健康。